9月15日,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绩效考核培训暨矮砧苹果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现场观摩会在宝鸡召开。作为全国最大的矮砧苹果示范基地,千阳县近年来抢抓陕西苹果西进和产业结构调整机遇,聚力打造现代矮砧苹果示范县,走出了“新型主体推进、矮砧技术支撑、标准品牌创新、田间大学培训、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苹果发展千阳模式,成为苹果产业升级转型的典范。
树冠小,个子高,密集整齐栽植,一排排水泥杆支撑下,果树沿着铁丝架攀爬生长,指头粗的枝干挂满果实,完全颠覆以往的苹果园形象,这便是千阳矮砧苹果标准化示范园的景象。
“为什么要发展矮砧苹果?”千阳县委书记何玲说,千阳苹果上世纪80年代与国内苹果产业同步进入兴盛期,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发达国家在30年前均采用矮砧密植栽培技术,美国、荷兰、意大利等国家90%以上都是矮化自根砧苹果,而我国90%以上为乔化和中间砧。由于作物技术所限,我国传统苹果产量低、生长周期长、病虫害多、用工量大,苹果产业始终没有做大做强。2011年以后,千阳县把标准化作为推动苹果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国内率先引进全球优质脱毒矮砧苗木,建立完善技术管理体系,全力建设国家矮砧苹果综合标准化示范区。
千阳县“国家矮砧苹果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说,相对传统乔化苹果园,矮砧苹果每亩要比传统乔化苹果园多130—160株,是传统果园的3—4倍,通过水肥一体化控制和机械化作业,比传统模式省水60%,省肥70%,节省劳动力80—90%。栽后第二年结果,5年产量每亩3—5吨,成为苹果产业的新宠。
截止目前,千阳县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矮砧苹果格架集约化示范基地2.9万亩,国内最大的矮化自根砧育苗基地3600亩,被国家标准委认定为国家矮砧苹果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成为中国苹果现代化种植技术示范基地、国内唯一的果园机械化示范基地。
绿色防控。果园普及推广杀虫灯、粘虫板、生物制剂农药等物理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严格控肥、控药,严格落实农药使用间隔期的有关规定,全面落实生产档案记录制度。